公告版位
目前分類:企業管理及小故事 (38)
- Oct 04 Tue 2011 00:52
搞清九個先後順序,做事不費力!
- Feb 21 Sun 2010 14:50
艋舺 MONGA 電影預告片 經典對白
艋舺 MONGA
艋舺 一名的由來是因平埔族,獨木舟和獨木舟聚集的地方為「艋舺」,亦作「蟒甲」、「文甲」、「莽葛」,為凱達喀蘭族語之音譯。
- Nov 16 Mon 2009 23:20
2012 電影預告片
- Nov 16 Mon 2009 00:45
以色列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
1992年,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,13歲的老大、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。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,完全是窮途末路:我的父親是猶太人,二戰時逃亡至上海,並在那裏生下了我。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,12歲那年父親去世,我就成了孤兒。長大後,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。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,丈夫離我們而去。留在上海,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。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,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,我成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。
初到以色列的日子,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。我不懂得那裏的語言(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),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(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),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,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。
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,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,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。我苦攻希伯萊語,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,然後,我在路邊擺了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。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,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,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,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。我的春捲小攤,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。當我的小攤生意慢慢穩定下來以後,1993年5月,我把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。
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,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。以前在國內時,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,到了以色列以後,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: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,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。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,他們就來春捲攤,我停止營業,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。
一天,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,鄰居過來訓斥老大:"你已經是大孩子了,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,而不是在這裏看著你母親忙碌,自己就像廢物一樣。"然後,鄰居轉過頭訓斥我:"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,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老大……"
- Feb 02 Mon 2009 17:49
多 餘 的 最 後 一 句 話
我有一個重大的發現,就是當人們發生衝突的時候,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各自說了些什麼。
而是大家在說完所想要說的話之後的最後的那句話。
沒有這句話,大家都很友好地交流,一旦加上了這句話,交談就變成了吵嘴,並且愈演愈烈,最終局面無法收拾。
問題在於,這句話的內容往往和大家要說的事情毫不相干,所以,我把它稱為“多餘的最後一句話”。
舉個例子吧: 我那天坐公共汽車去辦事,車上人不多,但也沒有空位子,有幾個人還站著,吊在拉手上晃來晃去。
- Aug 18 Mon 2008 18:49
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- 2
- Aug 17 Sun 2008 22:43
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- 1
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- 1
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,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,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。
一輛大眾發現了我,非常專業的、徑直的停在我的面前。這一停,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,
- Aug 16 Sat 2008 15:24
維京人宣言:北歐以小搏大的創意故事
維京人宣言:北歐以小搏大的創意故事
- Aug 12 Tue 2008 22:46
如何讓你的乞討事業蒸蒸日上?
如何讓你的乞討事業蒸蒸日上?!
宣忠的創意工作室開辦已有半年,正經的生意沒幾個,竟來一些莫名其妙,甚至是啼笑皆非的業務。這次,剛一上班,一位衣冠不整,蓬頭垢面的老頭就堵上門來。
「您有什麼事嗎?」
「您是宣經理吧,我想請您幫我策劃策劃。」
「您是做什麼的呢?」
「說來慚愧,我以前也是個老闆,做生意賠了,房子抵了,老婆也跑了,幹老闆這麼多年,除了有點脾氣,什麼本事也沒有,現在只好以乞討為生,不過現在乞討這個行業,門檻太低,競爭太激烈。想請您幫我出出主意,提高一下我的乞討業績。」
「你都落魄成花子了,還講究什麼業績 = ="」
- Jul 28 Mon 2008 23:46
年薪10萬的乞丐給我上了震撼的一課
- Feb 12 Sun 2006 19:43
挫折,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
- Feb 12 Sun 2006 19:34
共好 Gung Ho!(一起工作)
共好 Gung Ho!(一起工作)
文/ Alan
記得之前讀過的一本書「共好」內容雖簡單,但其中故事的含意更點燃心中一股莫名的感動,或許你我整天均忙於過多繁雜的工作,早已忘了自己是為何而做,忘了自己的方向,忘了鼓舞我們的同伴,更忘了向大自然學習一切的事務,公司是一個以人為主需發揮團隊力量的行業,如何讓團隊發揮最高的戰力,如何分工合作,我想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群居動物都是你我學習的對象,該書中女主角「佩姬」向印地安人「安迪」學習祖父流傳下來的秘訣,改變了工廠的一切,也改變了他的命運。
以下截錄該書的重點與各位分享,該書中三大精神「松鼠的精神、海狸的方式、野雁的天賦,願與各位共同分享;共好,我的朋友!」